馬立萍
 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,糖尿病門診負責人,從事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診斷和治療20餘年。北京中醫葯學會老年病專業委員會委員,中國醫師協會內分泌代謝科醫師分會特邀講師,民族衛生協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委員。
  “在過去的90餘年裡,胰島素從無到有,歷經‘動物胰島素—人胰島素—胰島素類似物’三代,越來越接近理想的狀態”,安貞醫院全科醫學科副主任馬立萍為我們釐清胰島素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  動物胰島素 從無到有的突破
  1921年夏天,外科醫生班廷與助理貝斯特發現了胰島素。1922年1月11日,一個14歲的糖尿病小患者接受了第一支胰島素註射。第一代胰島素的誕生是胰島素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。不過,因為動物胰島素來自豬、牛等動物的胰島,與人的胰島素存在著本質的區別——氨基酸序列不同,而且動物胰島素在提純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雜質蛋白,因此會引起部分患者的註射部位出現過敏癥狀,容易產生胰島素耐藥,降糖效果也不穩定。
  人胰島素 並非源於人的胰臟
 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,丹麥的諾和諾德公司率先通過基因工程重組DNA技術開始了人胰島素的工業化生產。1987年第一支人胰島素製劑問世,並於同年應用於人,開啟了胰島素的第二個時代,人胰島素的抗原性大大降低,胰島素耐藥和註射部位局部的不良反應顯著減少,降糖效果也更好。但是,第二代胰島素並非源於人的胰臟,而是以動物胰島素為原料,採用生物重組技術,使得氨基酸排列與人體自身的胰島素相同。人胰島素大大減少了過敏反應,但它仍存在缺陷。人胰島素必須在餐前提前30分鐘註射,才能與進餐後的血糖高峰時間同步。
  胰島素類似物
  “更像人”的胰島素
  20世紀90年代末,科學家們研製出了第三代胰島素——胰島素類似物。“小手術”通過改變人胰島素的氨基酸序列,產生速效、長效等不同特征的胰島素類似物。為了更加符合人體的生理需求,科學家又將速效和中效胰島素按一定比例預混,製作出預混胰島素類似物。這類胰島素可以兼顧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;而且更安全,減少低血糖的發生;也不需要餐前30分鐘註射,臨餐註射即可,更為便利。  (原標題:三代胰島素的“前世今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70uasu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